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榔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作者介绍
曹松,字梦徴,舒州人。学贾岛为诗,久困名场。至天復初,杜德祥主文,放松及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及第,年皆七十余,时号五老牓。授祕书省正字。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曹松,字梦徴,舒州人。学贾岛为诗,久困名场。至天復初,杜德祥主文,放松及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及第。年皆七十余,时号五老牓。授祕书省正字。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曹松字梦徵,舒州人。为诗宗贾岛,深入幽境,然无枯淡之癖。初在建州依李频。眧宗光化四年,礼部侍郎杜德祥下与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皆七十余始及第,时号五老榜,为秘书曲校书郎。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
活得枯樵耕者知,
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
杖把灵峰榔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
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
自此孤云不可期。
诗意:
这首诗是关于送别乞雨禅师南游的。诗人通过诗歌描绘了乞雨禅师的形象和他的旅行。乞雨禅师过着简朴的生活,是个樵夫和农民最了解他的艰苦。他正在巡逻,又要出发到遥远的地方。他佩戴着一串菩提子,手持着灵峰的榔栗棍。春天的苔藓包裹着降龙石,夜间的雷声在他的石龙池边响起。然而,他的事业和缘分让他离开这片土地,令诗人感到遗憾和不可预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乞雨禅师的形象和他的旅行,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佩和遗憾。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乞雨禅师的朴实和坚韧,他的菩提子和榔栗枝象征着他的修行和信仰。春天的苔藓和夜间的雷声则烘托出他离开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示了唐代诗人对禅宗僧侣的景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qi-yu-chan-shi-lin-yu-nan-y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