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嵩山下,好采旧山薇。
自省游泉石,何曾不夜归。
作者介绍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作品评述
译文:《嵩山夜还》
家住嵩山脚下,喜欢采摘附近的古山薇草。自己思考游玩于泉水和石头之间,何曾不常常通宵归来。
诗意: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宋之问住在嵩山脚下的生活情景。他喜欢采摘附近的山薇草,同时也喜欢在泉水和石头间思考反省。作者表达了他热爱自然、喜欢思考与反思的一种心境。此外,诗中提到的"何曾不夜归"也映射了他对于真理的追求不分昼夜,工作和学习不倦怠的态度。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宋之问喜欢山水、热爱自然的心态。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嵩山景色的热爱和对于内心的思考与反省。同时,诗人宋之问所展示出的勤奋不倦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态度值得赞赏。整首诗简洁而直接,运用了贴近生活的常用词语,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感受。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shan-ye-huanx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