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隐之都官通判秀州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4:08:13诗人:梅尧臣 |  朝代: 宋代 |  14

柳条枯落尽,不折意徘徊。
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
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
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送孙隐之都官通判秀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条枯落尽,不折意徘徊。
柳树的枝条已经干枯凋零,但它们依然挂在那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泛汴趋残水,到吴看早梅。
我乘船漂流在汴河上,向着残破的水面驶去,前往吴地欣赏早春的梅花。

无耽听鹤唳,有信寄鸿来。
我无心去倾听鹤鸣的声音,却有一封信寄给了远方的亲友。

闻说闾亭改,灵光化劫灰。
我听说闾亭已经改变了,灵光已经化作了尘埃。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柳条的凋零、汴河的残破、吴地的早梅、鹤鸣的声音以及闾亭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柳条的枯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而汴河的残破则暗示着社会的动荡和变迁。诗人通过对早梅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友情和亲情的思念之情。最后,诗人提到闾亭的改变,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世事的无常,灵光化作尘埃,寓意着一切都会归于平凡和尘世。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亲情友情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对美好和温暖的向往。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sun-yin-zhi-du-guan-tong-pan-xiu-zh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