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昙秀师归庐山梦斋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21:51:42诗人:晁补之 |  朝代: 宋代 |  31

扁舟又过楚江东,庐阜霜晴翠扫空。
四海五湖皆逆旅,千岩万壑正秋风。
会观沙界无华处,何必茅斋是梦中。
已悟三生旧知识,不因天竺寺前逢。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昙秀师归庐山梦斋》是宋代晁补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昙秀师归庐山梦斋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扁舟又过楚江东,
庐阜霜晴翠扫空。
四海五湖皆逆旅,
千岩万壑正秋风。
会观沙界无华处,
何必茅斋是梦中。
已悟三生旧知识,
不因天竺寺前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晁补之对离别的感伤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开头,诗人坐在小舟上再次渡过楚江东归途,江水宽广,意味着他即将离开故地。接着诗人描绘了庐山的景色,庐山作为名山,被霜晴所净化,翠色扫空,显示出山川秀丽的景象。

接下来,诗人以"四海五湖"来形容整个世界,表示离别之情是普遍存在的,无论身在何处,都是一种逆旅的感受。千岩万壑的秋风吹拂,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离愁相呼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沙界无华处"和"茅斋是梦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和名利的淡漠态度。他认为真正的境界不在于物质的富有和荣华,而是在于心灵的宁静和超脱。已经悟得了人生的旧知识,不再因为在天竺寺前偶遇而感到惊讶和迷惑。

整首诗表达了晁补之对离别的感伤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心灵境界的追求。通过对离别情感的描绘,诗人展示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表达了他对真实与超脱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tan-xiu-shi-gui-lu-shan-meng-zha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