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紫微知苏台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0 09:33:25诗人:梅尧臣 |  朝代: 宋代 |  22

洞庭五月水生寒,卢橘杨梅已满盘。
泰伯庙前看走马,阖闾城下见骖鸾。
吴娃结束迎新守,府吏趋锵拜上官。
曾过杨州能惯否,刘郎盏底劝须宽。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送唐紫微知苏台》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洞庭五月水生寒,
湖泊洞庭在五月时,水温却变得寒冷,
卢橘杨梅已满盘。
卢橘和杨梅已经丰盛地盛放在盘中。

泰伯庙前看走马,
在泰伯庙前观看驰骋的马匹,
阖闾城下见骖鸾。
在阖闾城下看到骖鸾(指高贵的马匹)。

吴娃结束迎新守,
吴娃(指吴地的美女)结束了迎接新年的守候,
府吏趋锵拜上官。
府吏们匆忙地行礼向上官致敬。

曾过杨州能惯否,
曾经在杨州居住,是否已经习惯了?
刘郎盏底劝须宽。
刘郎(指诗人自己)在酒杯底部劝告要宽容。

这首诗词以描绘洞庭湖五月的景色为开篇,通过描述水温寒冷和盛放的卢橘、杨梅,展现了五月的寒意和丰收的景象。接着,诗人以泰伯庙和阖闾城为背景,描绘了驰骋的马匹和高贵的骖鸾,展示了壮丽的场景。然后,诗人转向吴地,描述了吴娃结束迎接新年的守候,以及府吏们匆忙行礼的情景。最后,诗人以自己曾经在杨州居住的经历,提出了一个疑问,并在酒杯底部劝告要宽容。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示了五月的寒意和丰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思考和对宽容的呼唤。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tang-zi-wei-zhi-su-ta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