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通州通判刁国博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5:00:29诗人:梅尧臣 |  朝代: 宋代 |  15

古郡见郎山,海云遮一半。
阳乌出沧波,光彩临砚桉。
小吏抱牍来,磨墨为点窜。
岂以岛屿人,百事皆漫漫。
朝廷通守任,不使守专断。
是恐缪其才,民劳乃生乱。
辛勤虽然多,鱼蟹莫和筭。
夜月上蓬瀛,偷闲举杯看。
因行计较足,少别休兴叹。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送通州通判刁国博》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郡见郎山,海云遮一半。
阳乌出沧波,光彩临砚桉。
小吏抱牍来,磨墨为点窜。
岂以岛屿人,百事皆漫漫。
朝廷通守任,不使守专断。
是恐缪其才,民劳乃生乱。
辛勤虽然多,鱼蟹莫和筭。
夜月上蓬瀛,偷闲举杯看。
因行计较足,少别休兴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通州通判刁国博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官员的期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诗的开头,描绘了远古的山岳景色,但海云遮住了一半的美景,这可以被视为对现实世界的隐喻。阳乌出现在波涛之上,照亮了砚台,这里可以理解为阳光照耀下的官员,为文化和文明带来光彩。

接下来,小吏抱着文书前来,磨墨点窜文字,这是对官员职责的描绘。作者认为,作为岛屿上的人,面对百事的繁杂,很难做到完美。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朝廷官员的期望。他认为,朝廷应该让官员通守各地,而不是让他们专断地掌控一地的事务。作者担心,如果官员权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才能被误用,人民会因此遭受困扰和混乱。

诗的结尾,作者提到了辛勤劳作的人们,但他们的努力却无法预测鱼蟹的运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们的努力和计划并不能完全掌控命运的变化。

最后两句,作者描述了夜晚月亮升起的景象,他偷得一些闲暇时间,举起酒杯观赏。这可以被视为对生活中短暂的喜悦时刻的珍视。然而,由于行程的安排,作者只能少有这样的休憩,因此感叹兴味不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官员的职责,表达了对官员的期望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它呈现了作者对权力分配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展示了对短暂喜悦时刻的珍视。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tong-zhou-tong-pan-diao-guo-bo.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