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炼师归嵩岳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0:51:30诗人:栖白 |  朝代: 唐代 |  体裁: 咏竹 |  11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
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作者介绍

栖白,越中僧。前与姚合交,后与李洞、曹松相赠荅。宣宗朝,尝居荐福寺,内供奉,赐紫。诗一卷,今存十六首。

作品评述

诗词《送王炼师归嵩岳》描绘了诗人送别王炼师离开洛阳,返回嵩山的情景。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王炼师的惋惜和对他追寻道路的支持,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凡俗世界的厌倦和对清静山川的向往之情。

中文译文: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
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赏析:
这首诗以苍凉清冷的诗意表达了离别之情,并描绘了返回嵩山的景色。诗的第一句“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描述了离别时飘扬的青绿丝带,王炼师离开洛阳的场景。第二句“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表明诗人远望对岸的嵩山,感叹王炼师要回到这座山上。第三句“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描绘了嵩山清幽的景色,古老的松树和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最后一句“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表达了诗人对王炼师修道境界的向往,并批判了凡俗世界的繁忙和无趣。

整首诗情感凝重,意境纯净。通过描写山川景色和表达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王炼师的送别之情和对修道境界的赞美。诗中的景色描写具有清新幽雅的特点,带给读者一种意境上的享受。整首诗意味深长,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wang-lian-shi-gui-song-yueokf.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