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决乘桴计,初无判袂愁。
清樽聊把手,弱缆已开头。
懿戚今元老,乡邦子俊流。
等閒垂一臂,谈笑上瀛洲。
作者介绍
李流谦(一一二三~一一七六),字无变,号澹斋,德阳(今属四川)人。良臣子。高宗绍兴中以父荫补将仕郎,授成都灵泉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蜀,招置幕下。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出通判潼州府。孝宗淳熙三年卒,年五十四。遗着由子廉榘编次爲《澹斋集》八十九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八卷(其中诗八卷)。事见本集附录其兄益谦所撰《行状》及子廉榘《跋澹斋集后》。 李流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澹斋集》爲底本。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杨道父二首》是宋代李流谦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杨道父的情感和思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遂决乘桴计,初无判袂愁。
清樽聊把手,弱缆已开头。
懿戚今元老,乡邦子俊流。
等閒垂一臂,谈笑上瀛洲。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杨道父的情景。诗人和杨道父相互拥抱,共饮美酒,然后杨道父乘船启程。诗人惋惜地说道,杨道父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而他们这些年轻有为的人则是乡邦的未来希望。他们的相聚虽然短暂,但诗人却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再次相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杨道父的深情告别之情。诗人使用了一系列意象来表达情感,如"乘桴计"、"判袂愁"、"清樽"、"弱缆"等,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中的"遂决乘桴计,初无判袂愁"表达了诗人和杨道父在离别前的豪情壮志和无悔之心。"清樽聊把手,弱缆已开头"则显示出诗人对杨道父的深情厚意,愿意与之共饮美酒,共同度过这最后的时刻。
在表达对杨道父的敬佩之情时,诗人称赞杨道父为"懿戚今元老",使诗词中的情感更加丰富。"乡邦子俊流"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希望和期待,诗人希望杨道父和其他年轻有为的人能够共同为乡邦的繁荣而努力。
最后两句"等閒垂一臂,谈笑上瀛洲"则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诗人希望在某一天能与杨道父再度相聚,共同谈笑风生,达到心灵的超脱,进入一个美好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杨道父的深情告别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