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三千里,西还及岁芳。
故山经乱在,春日送归长。
晓奏趋双阙,秋成报万箱。
幸论开济力,已实海陵仓。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后。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邑尉,会有为之辩者,除睦州司马。终随州刺史。以诗驰声上元、宝应间。权德舆[尝]常谓为五言长城。皇甫湜亦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唿宋玉为老兵。其见重如此。集十卷,内诗九卷,今编诗五卷。
作品评述
译文:送给营田判官郑侍御去上都
忠臣奏请早晨,赶往皇宫拜谒皇帝。秋天收获时,向帝报告丰收成果。因为皇帝赞许他的开济贡献,所以已经实现了丰收。
诗意:这首诗是刘长卿为了送别郑侍御赴朝而写的。诗人描绘了行程的远近,以及归家的季节。他认为朝廷赏识了郑侍御的才能和贡献,因此他成为了开济仓的官员。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刘长卿的送别之情。他提到了前往朝廷游览所需的艰辛旅途,同时描述了郑侍御回家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丰收的景象,展示了郑侍御在政务中的出色表现,并对皇帝的赞赏表示感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忠诚和公正的赞扬,以及对君主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