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
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蘋洲。
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作品评述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送别元公去鄂渚游玩,并希望能够与他在白蘋洲相见的情景。
诗中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水面上涨,元公乘着水流前行。他先经过了岘首,告别了蛟浦,接着他在江中远远看见了鹤楼,并向楼上的人打听去白蘋洲的路。
孟浩然送给元公一根青竹杖,代表着祝福与神仙之意,并送他去白蘋洲。他相信元公应该是个身怀道行的仙子,希望两人能在白蘋洲相见,一同畅游。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和送别的场景,通过具体的形象和情感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意蕴含了孟浩然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愿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yuan-gong-zhi-e-zhu-xun-guan-zhu-zhang-cg2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