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空门里,师修历几生。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
作者介绍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作品评述
《送元绪上人游商山》是一首唐代诗词,作者是姚合。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法空门里,师修历几生。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送别元绪上人游历商山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元绪上人修行的敬意,并表达了自己对元绪上人的离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元绪上人的修行之旅和离别的情感。以下是对每一句的赏析:
1. "万法空门里,师修历几生。"
这句话意味着在佛教的空门中,修行者经历了几世的修炼。万法指的是无数的修行方法和教义。
2. "过来心已悟,未到行弥精。"
这句话表达了元绪上人在修行过程中心境的变化。他在修行中已经领悟到了一些道理,但他的行为还未达到完美的境界。
3. "溪寂钟还度,林昏锡独鸣。"
这句诗描绘了元绪上人穿过寂静的溪流,敲响寺庙的钟声,以及在昏暗的林中散发出的独特的香气。这里的寺庙和钟声象征着修行的殿堂,而香气则是宗教仪式中常见的元素,强调了诗人对元绪上人修行过程的赞美。
4. "朝簪抽未得,此别岂忘情。"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元绪上人的离别之情。朝簪抽未得指的是诗人没有来得及送上一根朝服的簪子,意味着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元绪上人修行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伤。它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佛教修行的敬仰,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增加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