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晴时荔子丹,绛囊青幄共檀栾。
按图读谱尝珍品,大胜关西苜蓿盘。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是李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梅雨时节晴天,荔子呈现出鲜红的色彩,
绛囊和青幄一同点缀在檀栾之间。
按照图谱品味珍品,
在关西,苜蓿盘的景象非常壮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即在梅雨转晴的时节,荔子呈现出鲜红的色彩,檀栾之间点缀着绛囊和青幄。诗人提到了图谱和珍品,意味着他在欣赏艺术品或读书品味精美的文物。诗末提到了关西地区的苜蓿盘,表达了它的壮丽景色。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雨晴时的景象。荔子的鲜红色彩和檀栾的点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的愉悦。绛囊和青幄作为诗中的修辞手法,增添了画面的华美和诗意的层次感。诗人通过提到图谱和珍品,表达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精美事物的品味。最后一句描述了关西地区的苜蓿盘,给人以宏大壮丽的景象,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景。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逐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