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34:29诗人:释印肃 |  朝代: 宋代 |  26

六度万行体中圆,从斯更不少油盐。
一条山杖挑心月,逢人只好哭苍天。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颂证道歌·证道歌》

万种行为皆全圆,
但其中并无油盐。
山杖穿插心灵月,
见人时只能哭苍天。

诗词的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修行的境界和无私无我的心态。诗人通过六度万行的修行(指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达到行为无缺陷、完美圆满的境界。然而,在这种完美之中,并没有一丝私心和欲望的油盐污染。诗中提到一条山杖贯穿诗人的心灵,这可以理解为修行者在心境纯净中体验到的超凡境界。然而,当诗人与他人相遇时,只能用哭泣来表达对这个繁杂尘世的感叹和无可奈何。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明了的语言,以押韵的形式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纯净心灵和无私无我境界的思想。通过六度万行的修行,诗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境界,但是这种完美并不受到任何私欲的影响。诗中的山杖和心灵月的形象描绘了一个超越尘世的境界,这种境界使得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接触变得困难,只能以哭泣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这首诗词呈现了一种超脱凡尘的精神境界和修行者的哲思,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zheng-dao-ge7iq.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