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比丘犯淫杀,自嗟自怨无觉察。
远栖林野望成真,自业茫茫谁摆脱。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两个比丘因犯下淫乱和杀戮的罪行,对自己的行径感到懊悔和自责,意识到自己对于佛法的无觉察。然而,他们在远离尘嚣的林野中修行,最终实现了修行的愿望,但他们也意识到自己的业力纷乱,难以摆脱轮回的束缚。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颂证道歌·证道歌》
两个比丘犯罪淫杀,
自我嗟叹,无觉察。
远离城市,栖身林野,
修行最终得以实现。
然而,自己的业力无边,
谁能够真正解脱?
诗词表达了两个比丘犯下罪行后的内心挣扎和自责。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对于佛法的理解和修行存在着盲点,没有觉察到自身的过失。通过远离尘嚣,栖身于林野中,他们得以专心修行,最终实现了证道的愿望。
然而,诗词中也提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自己过往的恶业纷乱无边。这种业力使他们难以真正摆脱轮回的苦难,难以获得解脱。这种无法逃脱因业力所带来的轮回束缚的意味,凸显了修行者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比丘们的内心挣扎、自责和对修行的期望,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解脱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它提醒人们修行的道路并不容易,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努力,同时也凸显了业力的力量和轮回束缚的现实。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zheng-dao-gewm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