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已去壮心阑,此别慈知后会难。
愿使乾坤同日月,不妨闽浙异江山。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送郑节夫》
朝代:宋代
作者:刘宰
《送郑节夫》是刘宰所写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离别之情和美好祝愿,并通过对大自然和乾坤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希望。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盛年已去壮心阑,
此别慈知后会难。
愿使乾坤同日月,
不妨闽浙异江山。
诗意:
盛年已逝,壮志渐远,
此次离别,知道再相聚将变得困难。
我愿意让天地和太阳月亮同在,
也不妨碍闽浙两地的江山异彩纷呈。
赏析:
《送郑节夫》是一首别离之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别之情。诗的开篇,“盛年已去壮心阑”,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年华逝去、壮志渐远的感慨,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悲凉。接着,“此别慈知后会难”,表达了作者对再相聚的渴望,暗示了离别的痛苦和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两句,“愿使乾坤同日月,不妨闽浙异江山”,展示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将天地、太阳和月亮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希望友人能够在异地也能获得辉煌和成功的意愿。最后一句则强调了闽浙两地各自的独特之处,呼应了开头的“壮心阑”,展示了作者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对地域之美的赞美。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简练优美,通过对离别和祝愿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通过自然景物和地域的描绘,丰富了诗词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离别之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地域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