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泰住成都正法院四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7:18:16诗人:郭印 |  朝代: 宋代 |  18

少城衲子纷如粟,攘臂丛林空逐逐。
忽然象罔得遗珠,契诟离娄何面目。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送宗泰住成都正法院四首》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宗泰(佛教徒)离开少城,前往成都正法院修行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城的僧人纷纷像粟米一样密集,伸展双臂的人在丛林中空荡荡地追逐。突然间,就像是失去珍珠一样,宗泰离开了娄山,展现出了怎样的容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宗泰的场景。少城的僧人纷纷离别,他们像粟米一样众多,而宗泰离开后,周围变得空旷荒凉。诗中也暗示了宗泰离开了娄山,这个地方可能是他修行的地方。通过描绘宗泰的离开,诗人表达了对他的思念和对他未来修行的祝福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少城的僧人离别的景象,用简短的词句表达了他们的密集和离去。作者通过将僧人形容为纷纷如粟米,给人以一种众多离别的感觉,形象生动。而后面提到的宗泰离开娄山,展现了他的离去带来的变化,给人以一种空荡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离别的情感和寥寥无几的景象。通过描写离别和空旷,诗人表达了对宗泰的思念和对他修行之路的祝福。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淡然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余地。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zong-tai-zhu-cheng-du-zheng-fa-yuan-si-sc7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