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祖择之少卿学士出疆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6 17:07:53诗人:苏颂 |  朝代: 宋代 |  19

四方专对昔难人,今辍文章侍从臣。
万里光华宣使指,百年恩信浃殊邻。
出关飞盖尘生路,度漠轻车雪拥轮。
少别书林还隔岁,归来期宴曲江春。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送祖择之少卿学士出疆》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苏颂对祖择之少卿学士出使边疆的送别之情,诗意深远,充满了对友谊和国家的关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四方专对昔难人,
今辍文章侍从臣。
万里光华宣使指,
百年恩信浃殊邻。
出关飞盖尘生路,
度漠轻车雪拥轮。
少别书林还隔岁,
归来期宴曲江春。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几个主要的主题。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祖择之少卿学士的送别之情。他用“四方专对昔难人”来形容祖择之少卿学士受命出使边疆,意味着他将远离家乡和亲友。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祖择之少卿学士的祝福。

其次,诗人对祖择之少卿学士在边疆使命的重要性表示了赞赏。他称赞祖择之少卿学士为“文章侍从臣”,强调了他在政治和文化事务中的重要地位。诗中的“万里光华宣使指,百年恩信浃殊邻”表达了祖择之少卿学士作为使者的使命和责任,以及他代表国家与邻国交往的历史背景。

最后,诗人描绘了祖择之少卿学士离开家乡、穿越荒凉的边疆的辛苦景象。他描述了“出关飞盖尘生路,度漠轻车雪拥轮”的场景,表现了边疆使者在艰苦条件下奔波的形象。这种描写既突出了祖择之少卿学士的辛勤努力,也加深了读者对他的关注和同情。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国家的关怀,对祖择之少卿学士的支持和祝福。通过描写离别和边疆使者的形象,诗人展示了忠诚、勇敢和奉献的品质,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风范和家国情怀。这首诗既具有历史背景的独特性,又富有普世的情感和价值,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佳作。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ong-zu-ze-zhi-shao-qing-xue-shi-chu-jiang.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忆旧游(闻雁)
刘应几
记铜驼载酒,翠陌吹箫,曾听相呼。不尽离离意,觉柔肠如剪,立马踟蹰。人生似此苍鬓,禁得几声疏。想怨入秋深,愁随天远,满目平芜。音书未曾寄,正人在燕台,忘却回车。奈菰蒲旧地,山空木落,霜老泉枯。月明仙掌何处,转首失栖乌。待说与云间,潇湘近日风卷湖。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悦目娱心
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