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祠山报恩寺枕上闻杜鹃有感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3 09:55:38诗人:虞俦 |  朝代: 宋代 |  21

此去家山仅两程,不烦鸟语苦丁宁。
烟花三月忙中过,风雨连宵构里听。
问雁呼卿情大薄,闻鸡起舞意还醒。
年来纵迹浑无定,渠亦相怜水上萍。

作者介绍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宿祠山报恩寺枕上闻杜鹃有感》是宋代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祠山报恩寺的枕头上,听到杜鹃的声音,有所感悟。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在宿祠山报恩寺时,枕上听到杜鹃的声音后所产生的感悟和思考。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了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体悟,表达了对自我定位和人生轨迹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极简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和哲理。首句"此去家山仅两程,不烦鸟语苦丁宁",描绘了诗人离家不远的景象,鸟语和苦丁(一种植物)的声音并不令人厌烦,反而给诗人带来某种安慰和宁静。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敏感。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烟花三月和连绵的风雨,将时间和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环境的多变和无常。"问雁呼卿情大薄,闻鸡起舞意还醒"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的情感在这些自然景物中得到了共鸣和映照,使得诗词更富有情感和思考的内涵。

最后两句"年来纵迹浑无定,渠亦相怜水上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人生轨迹的思考。年复一年,自己的行踪变幻无常,如同水上的浮萍一般,而这也使得诗人对其他人的遭遇和境遇产生了同情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展示了对时间流转的思考和对个人轨迹的反思。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外在的景观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使得诗词更具有情感共鸣和哲理性的内涵。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u-ci-shan-bao-en-si-zhen-shang-wen-du-juan-y.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新荷叶(再题傅岩叟悠然阁)
辛弃疾
种豆南山,零落一顷为萁。几晚渊明,也吟草盛苗稀。风流划地,向尊前、采菊题诗。悠然忽见,此山正绕东篱。千载襟期。高情想像当时。小阁横空,朝来翠扑人衣。是中真趣,问骋怀、游目谁知。无心出岫,白云一片孤飞。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荣华富贵
荣华草木开花,比喻兴盛或显达。形容有钱有势。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