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投寺宿,古屋瞰荒江。
村酒沽春瓮,山房耿夜釭。
滩高声撼枕,月落影收窗。
僧老人皆玩,楼钟晓未撞。
作者介绍
赵汝鐩(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歷东阳主簿,崇陵桥道顿递官,诸暨主簿,荆湖南路刑狱司属官,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临安通判,诸军审计司军器监主簿,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爲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明万歷《郴州志》卷二),改转运使。移广南东路转运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温州(明弘治《温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赵郎中墓志铭》。 赵汝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群贤六十家集·野谷诗藁》六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嘉庆三年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宿古寺》是宋代赵汝鐩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黄昏时分投宿在一座古寺中的景象。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黄昏时分投宿古寺,
俯瞰着荒凉的江河。
乡村酒店卖着春天的酒,
山间小屋里晃动着夜灯。
滩头高声传来撼动枕头的声音,
月亮落下,影子收起窗帘。
寺里的老僧人们都在嬉戏玩乐,
楼顶的钟声还未敲响迎接黎明。
诗意:
《宿古寺》通过描绘宿寺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宁静、悠然的意境。黄昏时分,诗人选择在古寺中投宿,感受着古寺的庄严和宁静。诗中提到的荒江、山房、夜灯等元素,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给人一种恬静而温暖的感觉。诗人听到滩头传来的声音,月亮落下,投射出的影子被收起,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和黎明的到来。而寺里的老僧人们仍然在欢乐中嬉戏,楼顶的钟声却还未敲响,似乎在期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赏析:
《宿古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场景。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环境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和谐、平静的氛围。黄昏时分的古寺,与荒凉的江河形成对比,给人以寂静和沉思的空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投宿,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和人文的庄严。滩头传来的声音、月亮的落下和窗帘的拉起,象征着夜晚的结束和新的一天的到来。而寺里的老僧人们的欢乐和楼顶钟声未敲响的描写,则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期待的感觉。整首诗意境明快,意境深远,展示了作者对于宁静与欢乐的向往,以及对新的一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