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窗无户四边空,月透疏林水透风。
砌下嚘嚘鸣蟋蟀,细论心曲可山翁。
作者介绍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岁寒杂咏
没有窗户和门的四面空旷,
月光透过稀疏的树林,风从水面吹过。
在台基下,蟋蟀嗡嗡作响,
细细地谈论心事,就像山里的老人。
诗意:
这首诗以冬季的景象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寂静而孤寂的场景。没有窗户和门,四面空旷的环境中,月光透过稀疏的树林,风吹过水面,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荒凉。同时,诗中提到了台基下鸣叫的蟋蟀,传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它们仍然能够发出声音,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最后两句则暗示了作者自己,他与山里老人一样,通过细细地论述心曲,获得了宁静和内心的满足。
赏析:
《岁寒杂咏》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季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凄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在严寒的环境中仍然保持坚韧和活力的精神。蟋蟀的鸣叫成为了整首诗中的亮点,因为它们在没有窗户和户口的环境下依然发出声音,显示了生命的强大和抗逆的力量。最后两句则展示了作者自己的心境,通过细细地思考和论述,获得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整首诗虽然简短,但在寥寥数语中展现了自然和人性的和谐。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ui-han-za-yongk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