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书事十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9:50:21诗人:张耒 |  朝代: 宋代 |  23

清洛鱼梁浅,霜鳞素鲫肥。
供厨调鼎快,充腹此羹稀。
老去只便饱,年来甘息机。
寒江鲈鲙美,怅望未成归。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岁暮书事十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洛鱼梁浅,霜鳞素鲫肥。
供厨调鼎快,充腹此羹稀。
老去只便饱,年来甘息机。
寒江鲈鲙美,怅望未成归。

中文译文:
清澈的洛水鱼梁浅,鱼身上覆盖着霜鳞,素白的鲫鱼肥美。
供应厨房调制的美味佳肴,填满了肚子的稀粥。
年老后只求饱食,年轻时甘愿放弃机会。
美味的寒江鲈鱼和鲙鱼,令人怅然而望,却未能实现归乡之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岁末时节的渔事为主题,通过描述洛水中的鱼群,表达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年华逝去的感慨。

首先,作者描绘了洛水中的鱼群,清澈的水中游弋着霜鳞覆盖的鲫鱼,它们肥美可口。这一描写展示了丰富的自然景色,也暗示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满足。

接着,作者提到了供应厨房的美味佳肴,填满了人们的肚子。这里的稀粥象征着平凡的饮食,但也传递出人们对于满足基本需求的追求。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年华逝去的感慨。年老后,只求能够填饱肚子,而年轻时却甘愿放弃机会。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年轻时机遇的错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作者提到了美味的寒江鲈鱼和鲙鱼,但却怅然而望,未能实现归乡之愿。这里的归乡象征着对故乡和过去的向往,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未能实现心愿的遗憾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渔事和食物,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故乡和未实现心愿的向往和遗憾。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ui-mu-shu-shi-shi-er-shoue7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