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春日有感)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4 01:24:03诗人:辛弃疾 |  朝代: 宋代 |  体裁: 踏莎行 |  30

萱草斋阶,芭蕉弄叶。
乱红点点团香蝶。
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潮红颊。
年年此际伤离别。
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踏莎行(春日有感)》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走在萱草斋的阶梯上,踩碎了芭蕉树上的叶子。
纷纷扬扬的红色点缀,像一团香蝶。
墙外吹来一阵海棠花的风,帘子后几处落下梨花的雪。
心中充满忧愁,酒意使脸颊泛红。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让人伤感离别。
不妨坐在小楼中,吹破千山之间的月色。

诗意:
这首诗以春日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时的感慨和情绪。萱草斋、芭蕉、海棠花和梨花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繁华,但也带有离别的忧伤。诗人在芳心中感到忧愁,醉意让他的脸颊泛红,他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感到离别之苦。然而,诗人并不消极沉郁,而是选择在小楼中吹断千山之间的月色,表达了他对自己处境的豁达和积极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春景的方式,表达了辛弃疾对离别和人生变迁的感叹。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生动地刻画了春日的美景,如萱草斋、芭蕉、海棠花和梨花等,使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诗人以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为线索,抒发了对离别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慨。尽管诗中存在忧愁和离别之情,但诗人通过选择吹断千山之间的月色,表达了他的豁达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感受的交融,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魅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a-sha-xing-chun-ri-you-gancft.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又次竹枕韵
吴则礼
衔蝉惯恼平头奴,遥取鱼肉丰其肤。胡为掉尾懒相乳,化作青士形已枯。不许卞璞登氍毹。犹能攫怒气翻鼎无,踞视穿墉疑欲图。涎流泼泼穿长蒲,夫人一笑呼与娱。摩挲初欲论梦事,有底眈眈而睢盱。偶从蛮藤落吴会,试拈支头当陶瓦,乡县志过青草湖。老夫得此良自称,熟睡不管痴儿呼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无功而禄
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同无功受禄”。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