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蝴蝶谁言梦,六月苍蝇讵可憎。
未怪康衢中有虎,每疑太极裹无僧。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作品评述
诗词:《太极中事事皆有即无佛》
译文:
三春蝴蝶谁言梦,
六月苍蝇讵可憎。
未怪康衢中有虎,
每疑太极裹无僧。
诗意:
这首诗探讨了人世间事物的本质和表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春蝶和夏蝇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对事物真实性的误解和认知的挑战。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春蝶和夏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的怀疑。诗中提到的“三春蝴蝶”和“六月苍蝇”是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具有不同的美感和形象。作者以此来暗示人们的价值观往往受时间、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事物的认识和评判存在偏差。
诗中的“康衢”代表繁华热闹的街道,而“虎”则象征着危险和潜在的威胁。作者说“未怪康衢中有虎”,表明他并不奇怪繁华的街道中会存在危险和隐患,这暗指人们对于外表繁荣的事物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风险和问题。
最后两句“每疑太极裹无僧”,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种种事物的质疑。太极即阴阳的哲学概念,象征着事物的相对性和变化性。作者用“太极裹无僧”暗喻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即外表虽有形态,实际上却没有固定的实体存在。这种观点使人们对于事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疑问。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事物的描绘和隐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主观认知和价值观的思考,并呼唤人们要超越表象,深入事物本质,以更为客观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