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丛中翠艾垂。
正当午日一朝时。
君王自进长生缕,细剪菖蒲泛玉卮。
作者介绍
汪应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字圣锡,初名洋,登第时高宗爲改今名。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授镇东军签判,召爲祕书省正字。九年,因反对议和,出通判建州(《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二八)。奉祠,寓居常山,起通判袁州、静江府、广州。桧死,召爲吏部郎官(同上书卷一七一),未几,出知婺州。二十九年,召除祕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三十二年,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四)。干道四年(一一六八)召除吏部尚书,寻兼侍读,因言事多与中贵不合,力求去。六年,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謚文定(《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九)。有《文定集》五十卷,已佚。明程敏政由内阁藏本摘辑爲《汪文定公集》十三卷,有明嘉靖夏浚刊本。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文定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一卷。《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汪应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夏浚刊本(简称嘉靖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诗意:
这首诗词是宋代汪应辰创作的,主题是太上皇帝和端午节活动的描写。诗人以豪华的金碧丛和垂挂的翠艾作为景物背景,描绘了正午时分,君王亲自将长生缕绣入帖子,细心剪下菖蒲,浸泡在玉卮中。
赏析:
这首诗词字字珠玑,充满了豪华和庄严的气息。诗中金碧丛和翠艾的描绘使人联想到皇宫的华丽景象,增强了贵族活动的庄严感。诗人通过描绘君王亲自绣制帖子和准备端午节所用的菖蒲,传递出君王的亲民之心和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整首诗词展现了宋代皇帝身为国家领导者和文化宣传者的形象,展示了尊重传统、重视民俗的精神。同时,诗中对细剪菖蒲、泛玉卮的描绘,给人以细腻、雅致之感,凸显了文人雅集中对美的追求和对物象的精心处理。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华丽的景物和皇帝亲自参与的传统活动,表达了君王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展示了文人雅士对细腻之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