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乐天申节,雍容物外身。
群生蒙长养,谁复识尧仁。
作者介绍
汪应辰(一一一八~一一七六),字圣锡,初名洋,登第时高宗爲改今名。信州玉山(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授镇东军签判,召爲祕书省正字。九年,因反对议和,出通判建州(《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二八)。奉祠,寓居常山,起通判袁州、静江府、广州。桧死,召爲吏部郎官(同上书卷一七一),未几,出知婺州。二十九年,召除祕书少监,迁权吏部尚书、权户部侍郎兼侍讲。三十二年,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四)。干道四年(一一六八)召除吏部尚书,寻兼侍读,因言事多与中贵不合,力求去。六年,以端明殿学士出知平江府(《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淳熙三年卒,年五十九。謚文定(《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九九)。有《文定集》五十卷,已佚。明程敏政由内阁藏本摘辑爲《汪文定公集》十三卷,有明嘉靖夏浚刊本。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文定集》二十四卷,其中诗一卷。《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汪应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夏浚刊本(简称嘉靖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太上皇帝合端午帖子词
百感交集暖玉壶,举杯共谐乐天纤。
比时风月已思量,此日河山仍可怜。
皇皇高节舞龙骑,沈沈弥什看鲉鳜。
人生百岁愚痴俗,古贤如破皮蛹蚕。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应辰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皇帝与百姓共同庆祝端午节的场景。
诗中首先提到了温暖的玉壶和举杯共乐的情景,表达了欢乐的氛围。诗人想起了过去的时光,回想起逝去的风景,感叹河山的遭遇和当下的不易。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庆祝活动中的盛况。皇帝庄严恭敬地舞龙骑,百姓们则追随在后,观看精彩的鲉鳜表演。这里展现了端午节庆祝活动的浓厚氛围和人们的热情参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愚痴和俗世之事层出不穷,而真正的智慧和高尚品质却很少被人所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端午节的庆祝场景,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并提出了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