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飘缈出层楼,楼上钟成四百秋。
当日繁华今不见,钟声依旧满林丘。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布金寺钟楼》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云雾中飘渺出现的一座楼阁,楼上的钟已经历了四百秋季。它唤起了过去繁华的景象,而今却无从寻觅,然而钟声仍然回荡在林丘之间。
这首诗词通过对布金寺钟楼的描写,表达了岁月更迭、物是人非的主题。楼阁隐现于云雾之中,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四百秋的钟声已经见证了无数的岁月流转,而今繁华的景象已经消失殆尽,只余下钟声回响在静寂的林丘上。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繁华的怀念,构成了这首诗词的诗意。
诗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幽静的意境。云雾中的楼阁和回荡的钟声,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作者通过表达自然景物的变化,间接地表达了人事的变迁和兴衰的无常。这种对时光流转和历史沧桑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回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布金寺钟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慨,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之情。它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和变化,又启发人们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bu-jin-si-zhong-l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