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清流云片,人间名胜吴松。
两贤相厄已甚,赖有斜阳半峰。
作者介绍
罗椅(一二○四~?),字子远,号涧谷,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三(《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爲信阳州学教授,景定间知信丰县(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七)。累迁提辖货榷院。度宗朝见国事尽属贾似道,遂弃官去。有《涧上委稿》,已佚。后人辑爲《涧谷遗集》。事见本集卷末附元罗洪先《族祖榷院府君传》,《宋元学案》卷八三有传。 罗椅诗,以民国罗嘉瑞刊四卷本爲底本。校以《豫章丛书·吉州二义集》所收本(简称豫章本)等,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题和伯侨吴松雪霁图三首》是宋代诗人罗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天上清流云片,
人间名胜吴松。
两贤相厄已甚,
赖有斜阳半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描绘吴松山景的图画。天空中飘荡着清澈的云片,地上是人们所称颂的吴松山的美景。两位贤人面临着困境,但幸运的是在斜阳下有一座半峰存在,给他们带来了一丝慰藉。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吴松山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两位贤人遭遇厄运的关切之情。
天上的清流云片和人间的名胜吴松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和壮丽。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然而,诗中提到的两位贤人却面临着困境,他们正处于厄运之中。这种对贤人的描写,可能是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贤者命运的思考。
然而,在这困境中,诗中提到了斜阳下的半峰,给两位贤人带来了一丝慰藉。斜阳下的半峰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希望的象征,它在黑暗中闪现,为贤人们提供了一丝阳光和力量。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命运,通过对比自然与人事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希望的寄托。这种意境转换的手法,使得诗词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