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幄思贤已再三,诏书将拆紫泥缄。
嘉言一句利天下,何必金文更彻函。
作者介绍
夏竦(九八五~一○五一),字子乔,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初以父荫爲润州丹阳县主簿,后举贤良方正,通判台州。召直集贤院,编修国史,迁右正言。仁宗初迁知制诰,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明道二年(一○三三)罢知襄州。歷知黄、邓、寿、安、洪、颍、青等州及永兴军。庆历七年(一○四七)爲宰相,旋改枢密吏,封英国公。罢知河南府,徙武宁军节度使,进郑国公。皇祐三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年六十七。謚文庄(《东都事略》卷五四)。《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夏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庄集》爲底本,参校清张杰过录、孔继涵跋本(简称孔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干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史记》、《三国志》、《天臺续集》等书。另从《天台续集》、《宋诗略》等书辑得集外诗六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华严经诗》是夏竦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圣贤思想的敬仰和推崇。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黼幄思贤已再三,
诏书将拆紫泥缄。
嘉言一句利天下,
何必金文更彻函。
诗意:
诗的开篇,描绘了作者内心对贤者的思念和崇敬之情。随后,作者提到一封诏书即将打开,这封诏书原本被封存在紫泥的封套中。作者认为,真正有益于天下的言辞只需要一句简洁明了的嘉言,而不需要华丽的文字装饰。
赏析:
这首诗以简短的篇幅表达了深刻的思想。诗人夏竦通过对贤者的思念和对诏书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他认为,真理并不需要过多华丽的辞藻来装饰,只需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就能为天下带来利益。这种观点体现了夏竦对于实用主义思想的崇尚,强调言辞的简明扼要和对于实际效果的重视。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了作者的思想,表达了对真理和知识的珍视,以及对于实用主义的倾向。这种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诗风,使得这首《题华严经诗》成为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