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四云芗阁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1 09:00:58诗人:苏辙 |  朝代: 宋代 |  6

清溪便种稻,秋晚连云熟。
不待见新舂,西风芗自足。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题李公麟山庄图其四云芗阁》

清溪便种稻,
秋晚连云熟。
不待见新舂,
西风芗自足。

中文译文:
在清澈的溪水旁边,稻谷已经种植好,
秋天的晚上,云彩连绵起伏,稻谷成熟。
不需要再等待新的舂谷机器,
西风吹来,芗阁自然满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写的一首诗,题李公麟山庄图的第四首,以描绘山庄图景为主题。

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山庄景象。清溪旁边的稻田已经种植好,秋天晚上云彩连绵不断,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已经来临,稻谷已经成熟。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诗的后两句"不待见新舂,西风芗自足"表达了作者不需要等待新的舂谷机器的意思。舂谷是指将稻谷的糠和米分离,传统上是使用舂谷机器完成的。然而,作者说不需要等待新的舂谷机器,意味着在山庄中,即使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也能够享受到丰收的喜悦。西风吹来,芗阁(指山庄中的阁楼)自然满足,表达了山庄生活的宁静和自给自足的状态。

整首诗情感平和,描绘了山庄自然景色和丰收的喜悦,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朴生活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深厚的意境,给人以宁静、惬意的感受。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li-gong-lin-shan-zhuang-tu-qi-si-yun-xiangtqd.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