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百岁少如童,不到山中竟不逢。
洗药每临新瀑水,步虚时上最高峰。
篱间五月留残雪,座右千年荫老松。
此去人寰今远近,回看去壑一重重。
作者介绍
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训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建中初,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余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请就加校书郎。自号东海钓客,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其后东渡秣陵,年八十余卒。南安人思之,号其山为高士峰。诗一卷。
作品评述
《题茅山李尊师山居(一作严维诗)》是唐代秦系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述了茅山的李尊师居住在山中,仙风道骨,岁月已过百岁,却像童子一般年轻。只有来到茅山山中,才能有幸遇见他。他洗药时常到新瀑水边,行走时常上到最高的山峰之上,以此来表示他与茅山之间的深厚联系。
诗中还描绘了茅山山居的景色,五月的篱笆边还残留着雪花,李尊师的右侧有一棵已经千年的松树,为他提供了长久的荫凉。最后,诗人秦系表示人们前来茅山的人渐渐远离,回望茅山的山谷,一重一重的景色已经成为过去。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茅山李尊师的仙风道骨,以及茅山山居的幽静美丽。它也反映了时光流转,人事更迭的主题,给人一种深思和回忆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和恬淡的生活态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mao-shan-li-zun-shi-shan-ju-yi-zuo-yan-we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