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茅山泼墨池庆云庵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5:14:44诗人:刘宰 |  朝代: 宋代 |  14

路转几山腰,地寻双海眼。
涧咽吕公泉,桥横蜀道几。
主人去不归,山空春事晚。
何时具蔬笋,开门延客饭。

作者介绍

刘宰(一一六六~一二三九),字平国,自号漫塘病叟,金坛(今属江苏)人。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士,调江宁尉。歷真州司法参军、知泰兴县、浙东仓使干官。以不乐韩侂胄用兵,遂引退,屏居云茅山之漫塘三十年。其间虽一再徵召,皆不就。理宗嘉熙三年卒,年七十四(《京口耆旧传》卷九)。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其中诗五卷。《至顺镇江志》卷一九、《宋史》卷四○一有传。 刘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正德任佃刻、嘉靖王皋续刻本(简称王本)和万历三十二年范崙刻本(简称万历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题茅山泼墨池庆云庵》是宋代刘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路转几山腰,
地寻双海眼。
涧咽吕公泉,
桥横蜀道几。
主人去不归,
山空春事晚。
何时具蔬笋,
开门延客饭。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茅山泼墨池庆云庵的景象。诗人走过几座山脉,寻找着双眼如海的地方。涧水咽喉着吕公泉,桥横跨在蜀道之上。庆云庵的主人已经离去不归,山间春景渐渐消逝。诗人思索着何时能够品尝到新鲜蔬菜和笋子,期待着开门迎接客人的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茅山泼墨池庆云庵的景色和氛围。通过描述山脉的转折和地势的变化,诗人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在描写水泉和桥梁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使人们仿佛能够听到水流的声音和感受到桥面的摇摆。在描写主人离去后的景象时,诗人运用了山空和晚春的形容词,传达出一种静谧和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食和客人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温馨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山水田园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了茅山泼墨池庆云庵的景致之中。同时,诗人对于山间寂寞和离别的描绘,以及对美食和人情的向往,使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mao-shan-po-mo-chi-qing-yun-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