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壁(一本有和韦蟾三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7:10:03诗人:段成式 |  朝代: 唐代 |  25

有僧支颊撚眉毫,起就夕阳磨剃刀。
到此既知闲最乐,俗心何啻九牛毛。

作者介绍

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祕阁书籍,披阅皆遍。歷尚书郎、太常少卿,连典九江、缙云、庐陵三郡,坐累,退居襄阳。集七卷,今编诗一卷。 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也。以荫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祕阁书籍,披阅皆遍,歷尚书郎、太常少卿,连典九江、缙云、庐陵三郡。坐累,退居襄阳。集七卷,今编诗一卷。

作品评述

《题僧壁(一本有和韦蟾三字)》

僧支颊撚眉毫,
起就夕阳磨剃刀。
到此既知闲最乐,
俗心何啻九牛毛。

中文译文:
僧人支颊弯曲眉毫,
天黑时便开始磨剃刀。
来到这里既然领悟到宁静是快乐,
尘世烦恼仿佛九牛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僧人追求宁静的心境以及对世俗烦恼的坦然态度。僧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身专注的修行态度以及超越尘世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在寥寥数语之间,展示出了僧人的修行之道。第一句以“僧支颊撚眉毫”的动作描写,抓住了僧人专注细致的修行态度。第二句以“起就夕阳磨剃刀”的景象,象征着僧人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修行坚持。第三句以“到此既知闲最乐”表达了僧人深刻领悟宁静即是快乐的心境。最后一句“俗心何啻九牛毛”用九牛毛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僧人淡泊世俗烦恼的态度。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僧人的日常生活,传递出了追求宁静、超脱尘世的修行之道。作者段成式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僧人对于内心宁静与自在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超越。这首诗词既真实地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又以此来呼应了人们对于内心宁静和追求解脱的共同向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seng-bi-yi-ben-you-he-wei-chan-san-z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