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峰犹在,横桥一径微。
多年无客过,落日有云归。
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衣。
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
作者介绍
赵湘(959-993),字叔灵,祖籍南阳(《南阳集》卷一《后感知赋序》),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据《宋诗纪事》卷五)。太宗淳化三年(992)进士,授庐江尉。四年卒,年三十三(《景文集》卷四五《南阳集序》)。其后以孙赵抃贵,追赠司徒。湘之文扫除排俗,有孙、李遗风。赵湘诗风骨苍秀。
作品评述
《题天台石桥》
白石峰犹在,横桥一径微。
多年无客过,落日有云归。
水净苔生发,山寒树著衣。
如何方广寺,千古去人稀。
中文译文:
天台的石桥还在,纵横交错的小径微弱。
多年来没有游客经过,只有夕阳和归云。
水清净,苔藓生发,山寒中树又披上新衣。
我们怎样才能到达方广寺这座宏伟的庙宇,千古以来人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赵湘创作的,以天台石桥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冷清清的景象。诗中的白石峰和横桥一道微弱的小径,描述了这座桥横跨在山上,周围景色清幽的景象。然而,多年来却鲜有游客经过,只有夕阳和归云作为陪伴。这种荒凉的景象增加了诗中的寂寞之感。
诗中还描绘了水清净,苔藓生长,山上的树又披上了新的衣着。这样的描绘凸显了此地少有人迹,自然景观得以保留和繁荣的特点。
诗末的方广寺是天台县境内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刹,但千古以来相对较为冷落少有人稀。这样的描述又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人迹罕至,增加了整首诗的寂寞和冷清的意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天台石桥为背景,通过描绘冷落和寂静的景象,表达了对寂寞之地的思考和感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tian-tai-shi-qia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