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濬所居壁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6:21:33诗人:杨亿 |  朝代: 宋代 |  6

三张旧族富英髦,仙墅重经散郁陶。
深喜太邱家法在,须知定国里门高。
分题每日摇鸡距,合宴常时把蟹螯。
独感戴侯恩未报,徘徊不觉涕沾袍。

作者介绍

杨亿(九七四~一○二一),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三年(九九二)赐进士及第(《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迁光禄寺丞。四年,直集贤院。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着作佐郎。真宗即位初,预修《太宗实录》。咸平元年(九九八)书成(《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乞外补就养,知处州。三年,召还,拜左司谏。四年,知制诰(《武夷新集》自序)。景德二年(一○○五)与王钦若同修《册府元龟》(《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四)。三年,爲翰林学士。大中祥符六年(一○一三)以太常少卿分司西京(《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八○)。天禧二年(一○一八)拜工部侍郎。三年,权同知贡举,坐考成就差谬,降授秘书监。四年,復爲翰林学士,十二月卒,年四十七。謚文(《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三)。所着《括苍》、《武夷》、《颍阴》等集共一九四卷。传世有《武夷新集》二十卷,另编有《西崑酬唱集》二卷。《宋史》卷三○五有传。 杨亿诗,前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武夷新集》爲底本。校以明刻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法式善编《宋元人诗集·武夷新集》存素堂抄本(简称法式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抄本《杨大年先生武夷新集》(简称清抄本,藏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图书室),清嘉庆十六年祝昌泰留香室刻本《宋杨文公武夷新集》(简称祝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第六、第七卷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玩珠堂刊《西崑酬唱集》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本(简称四库本)和清康熙周桢、王图炜合注(简称周王合注本)等。另从《宋文鑑》、《会稽掇英总集》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八卷。

作品评述

《题张濬所居壁》是宋代杨亿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

三张旧族富英髦,
仙墅重经散郁陶。
深喜太邱家法在,
须知定国里门高。
分题每日摇鸡距,
合宴常时把蟹螯。
独感戴侯恩未报,
徘徊不觉涕沾袍。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张濬的景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愧疚和无奈之情。

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篇,“三张旧族富英髦”,指的是张濬的家族富有且有才华,张濬的住所被形容为“仙墅”,意味着其居所优雅宜人。接下来一句“重经散郁陶”,赞扬了张濬的学问和才华,以及他的文化修养给人带来的愉悦感。

第二句“深喜太邱家法在”,太邱家是指太邱张氏,张濬的家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太邱张氏的家族传统和家风的赞赏。随后一句“须知定国里门高”,表示应该明白定国的门槛是高的,也就是说,要在国家中有所作为,需要具备高尚的品质和才能。

接下来的两句“分题每日摇鸡距,合宴常时把蟹螯”,描绘了张濬的生活情趣和雅兴。摇鸡距是指赏识古代文人题诗的习惯,合宴则指的是欢聚一堂的宴会,把蟹螯是指品味美味佳肴。这些描写突显了张濬的文化修养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独感戴侯恩未报,徘徊不觉涕沾袍”,表达了诗人对戴侯(张濬的别号)恩情的感激之情。戴侯是张濬的朋友,诗人承受了他的恩惠,但无法回报。徘徊不觉涕沾袍,意味着诗人在回忆过去时,不禁泪湿了衣袍,流露出内心的伤感和无奈。

整首诗词通过对张濬的赞美和感激,展示了诗人对友情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无法回报友谊和恩惠的忧伤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生的无奈和悲凉之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zhang-jun-suo-ju-b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