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昭应王明府溪亭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6:31:28诗人:赵嘏 |  朝代: 唐代 |  22

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
行人自折门前柳,高鸟不离溪畔峰。
晓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树重重。
轩车过尽无公事,枕上一声长乐钟。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登进士弟。大中间,仕至渭南尉卒,嘏为诗赡美,多兴味,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吟叹不已,人因目为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为二卷。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题昭应王明府溪亭》是唐代赵嘏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山水田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和平的向往之情。

诗中的“彭泽”和“菊洲松岛”都是具体的地名,但这个诗的具体环境并不清楚。诗中描述了一位行人来到溪亭的景色。溪亭位于溪畔峰旁边,高鸟在溪畔峰上飞翔。清晨,人们看到渭水帆影倒映在屋檐上;傍晚,雨后树林还带着雨水,在树丛中看起来重重叠叠。诗的最后一句描述了晚上没有受到公事的干扰,躺在床上可以听到遥远的长乐钟声。

这首诗以实景写景的方式展示了一幅美丽宁静的自然景象,通过准确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与宁静之美。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琐事烦扰之外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中文译文:
靖节何须彭泽逢,
菊洲松岛水悠溶。
行人自折门前柳,
高鸟不离溪畔峰。
晓渭度檐帆的的,
晚原含雨树重重。
轩车过尽无公事,
枕上一声长乐钟。

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准确而细致的描写方式,形象地描绘了溪亭的美景。同时,通过以景入情的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与宁静之美。诗人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琐事烦扰之外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简洁而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zhao-ying-wang-ming-fu-xi-ti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