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作者介绍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能改斋漫录》卷一六),释褐睦州推官(《石林燕语》卷六)。官至屯田员外郎。善爲歌词,有《乐章集》九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今存三卷。今录诗三首。
作品评述
《题中峰寺》是宋代诗人柳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攀萝蹑石落崔嵬,
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
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
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
欲归回首更迟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中峰的寺庙景象。诗人攀爬着藤蔓,踏着崎岖的石阶,来到了高耸入云的峰巅。在这千万座山峰之间,寺庙的门户敞开,散发着宁静祥和的气息。僧人们在半空中修行,他们的眼睛看到了平地上风雷的起伏。猿猴偷吃了晨曦中的果实,跳上松树远去,竹子轻轻拂动着清流,流入寺庙的门槛。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游览的乐趣无穷无尽,欲望归家的心情却越发迟缓。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山水和寺庙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山水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诗人通过攀爬藤蔓、踏石而行的动作,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高山峻岭的环境中。寺庙的开放象征着它对外界的包容和接纳,而僧人在半空中修行则表达了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中的猿猴和竹子则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息,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里逗留的乐趣和对归家的迟疑,展示了对山水的深深眷恋和对人世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柳永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它通过山水与人文的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zhong-feng-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