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6:48:42诗人:黄庭坚 |  朝代: 宋代 |  20

烂肠五斗对狱吏,白发千丈渥沧浪。
却来献纳云台表,小山桂枝不相忘。

作者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作品评述

诗词:《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黄庭坚

烂肠五斗对狱吏,
白发千丈渥沧浪。
却来献纳云台表,
小山桂枝不相忘。

中文译文:
满腔愤懑如滔滔江水,与狱吏对峙,
白发如波涛一般千丈高耸,像是浸润过苍浪。
然而,我却来奉献我的诗篇,向朝廷表达我的心声,
就像小山上的桂枝,永远不会被遗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目是《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二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愁,表达了对时局和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思考。

首先,诗人使用了烂肠五斗这个形象的比喻,形容自己内心的愤懑和痛苦。烂肠五斗意味着极度的愤怒和悲痛,对抗狱吏,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倔强。

其次,诗中提到了白发千丈渥沧浪,这是对自己衰老和经历的描述。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沧桑,千丈高耸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壮烈和不屈。渥沧浪则是暗喻诗人经历了风雨洗礼,沧海桑田,这使得他的内心更加坚韧和成熟。

然而,尽管诗人内心充满了痛苦和忧愁,他仍然选择用自己的诗篇来表达。他将自己的作品献给云台,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种奉献的精神表明了诗人的坚持和追求,同时也显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诗人提到了小山上的桂枝,表示自己不会被遗忘。桂枝是常绿的,象征着坚贞和长久。诗人希望自己的诗篇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忘,就像小山上的桂枝一样,永远存在于世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黄庭坚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思考,他通过自己的诗篇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愿望,同时展现了他的坚持和追求。这首诗以寓意深远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展示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zi-zhan-si-bi-xiao-shan-ku-mu-er-sh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