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火自焚宁害圣,金丝堂壁閟家书。
典坟启发皆天意,非谓共王好治居。
作者介绍
孔道辅(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鲁,初名延鲁,曲阜(今属山东)人,孔子四十五代孙。举进士第,爲宁州军事推官,迁知仙源县。召直史馆、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歷判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出知郓州、青州,还判流内铨。復出知徐、许二州,徙应天府。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爲右谏议大夫。出知泰州,徙徐州、兖州,在兖三年,復入爲御史中丞。宝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郓州,至韦城卒,年五十四(《临川先生集》卷九一《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七有传。今录诗四首。
作品评述
诗词《题祖庙二首》是宋代孔道辅创作的,通过描写秦火自焚和金丝堂壁上的书籍内容来表达了对典坟教育和共王治世的思考和反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秦火自焚宁害圣,
金丝堂壁禁家书。
典坟启发皆天意,
非谓共王好治居。
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里,诗人通过描述秦火自焚的事件,暗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秦始皇焚书坑儒,对文化知识的破坏与压制无疑是害圣的行为,因为它摧毁了古代先贤的文化遗产和智慧。
第二首则写到了金丝堂壁上禁止家书的内容。这里的金丝堂可能是指孔子的庙堂,诗人把金丝堂壁上的书籍禁止看作是对家书的限制,意味着对家族传统教育的束缚。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历史中许多对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破坏,扼杀了人们对典坟和共王治世的向往。共王治世在这里是指对人民负责,以善治为主导的理想统治。诗人认为,典坟中的教育和启发是来自天意的,与个人的主观意志无关,而且他强调这并不是说共王好于私人的治世。
整首诗表达出了诗人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思考,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和贵族阶层的统治性文化做出了批判。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诗人表达了对文化传统和智慧的珍视,以及对典学和善治理想的向往。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zu-miao-er-shouq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