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
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
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
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
作者介绍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人。大历初,数举进士不第。元载取其文以进,补阌乡尉,累迁监察御史,辄称疾去。坐与王缙善,久不调。建中初,为昭应令。浑瑊镇河中,辟元帅判官,累迁检校户部郎中。贞元中,舅韦渠牟表其才,驿召之,会卒。集十卷,今编诗五卷。
作品评述
《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是唐代卢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寺院中凉爽的高树相连,我躺在绿荫的石头上。
伴随着仙鹤,我感到惭愧如同仙侣;依附僧人,我学习老翁的智慧。
鱼儿沉入荷叶上的露珠,鸟儿在竹林中散开翅膀迎风飞翔。
我开始领悟居住尘世的人们,应该像火灾中的居民一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卢纶在慈恩寺避暑时的景象和感悟。他描述了寺院中凉爽的氛围,高树和绿荫为他带来舒适和宁静。与仙鹤为伴,卢纶感到自己平凡而惭愧,渴望能像仙侣一样纯净和高尚。他依附于僧人,希望能学习到智慧和长寿的秘诀,仿佛变成了一个虚心学习的老者。他观察到鱼儿在荷叶上游动,鸟儿在竹林中翱翔,感叹自然的美妙和自由。最后,他得出结论,尘世的居住者应该像火灾中的人们一样觉悟,意味着人们应该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世俗的虚幻。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寺院为背景,通过描绘寺中的景物和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高树与石头的对比,仙鹤与僧人的对比,以及鱼儿与鸟儿的对比,这些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思考。诗中还使用了寓言的意象,将仙鹤、僧人和火灾中的居民作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纯洁、智慧和觉悟的向往。
整首诗词气氛宁静、清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传达了对人生境遇和存在意义的思索。它引发了人们对世俗与超脱、物质与精神的思考,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独特情怀和哲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