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万晚望南岳寺怀普门上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5:59:44诗人:皇甫冉 |  朝代: 唐代 |  22

释子身心无垢纷,独将衣钵去人群。
相思晚望松林寺,唯有钟声出白云。

作者介绍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后,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歷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江表,卒于家,冉诗天机独得,远出情外。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执行,避地寓居丹阳。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大历二年卒,年五十四(据独孤及撰《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补诗一首。(復出一首)

作品评述

《同李万晚望南岳寺怀普门上人》是唐代皇甫冉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向南岳寺望望山上的普门上人的情景,通过描绘寺庙钟声划破白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和对远离尘嚣的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释子身心无垢纷,
独将衣钵去人群。
相思晚望松林寺,
唯有钟声出白云。

诗意和赏析:
诗人首先描述了普门上人身心的纯净,他将衣钵带着离开尘世的喧嚣。接着,诗人写出了自己与友人在晚上来到松林寺向普门上人望去的情景,他们抱有相思之情。最后,诗人描绘了钟声从白云中传出,为景致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诗中的释子指的是僧人,他们通常修行无欲无求,追求内心的净化和平静。诗人赞颂释子的身心纯净,并表达了自己向往远离尘嚣尘世的心愿。

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寺庙的宁静和僧人的超脱,通过描绘钟声划破白云的景象,表现了佛教精神在寺庙中的虔诚和超然。同时,诗人的相思情感也透露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灵性的渴望。

这首诗词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崇敬和对僧人的赞美,也表现了对宁静和远离尘嚣的向往。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描写手法,诗人把读者带入到了寺庙的宁静之中,唤起了读者对精神净化和远离世俗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ong-li-wan-wan-wang-nan-yue-si-huai-pu-men-s.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