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秀处白云骄,吏隐云边岂待招。
数仞堂高谁富贵,一枝巢隐自逍遥。
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
莫道官清无岁计,满山芝术长灵苗。
作者介绍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作品评述
《桐庐郡斋书事》是范仲淹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千峰秀处白云骄,
吏隐云边岂待招。
数仞堂高谁富贵,
一枝巢隐自逍遥。
杯中好物闲宜进,
林下幽人静可邀。
莫道官清无岁计,
满山芝术长灵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桐庐郡斋的景色和其中蕴含的哲理。诗人通过描绘千峰秀丽的山峦和白云的傲慢,表达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独立自主的态度。他认为官员不必等待招聘,可以隐居在云边,远离尘嚣。诗中提到的高堂和隐居的巢穴,象征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诗人认为,高堂的富贵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幸福,而隐居的巢穴则可以让人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范仲淹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和独立的向往。诗中的"杯中好物闲宜进,林下幽人静可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他认为,官员不应该只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诗人通过描绘桐庐郡斋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隐居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权势和物质财富,而是要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灵性的提升。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范仲淹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给人以深思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