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事庄严国力疲,照天金碧倚栏危。
沉檀炉上烟云合,恰似当年煨烬时。
作者介绍
杨备,字脩之,建平(今安徽郎溪)人(《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四一谓系亿之弟,但亿爲福建浦城人,籍贯不一,俟考)。仁宗天圣中知长溪县,明道初知华亭县,因爱姑苏风物,遂家吴中。庆历中以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吴都文粹》卷一○、《景定建康志》卷四九《儒雅传》)。杨备尝效白居易体作《我爱姑苏好》十章,又作《姑苏百题》、《金陵览古百题》,各注其事于题下,成集行世,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二四一有杨备《萝轩外集》一卷,存诗十七首。卷三六一又有杨脩题咏金陵的《六朝事迹杂咏》三十八首,其中七首与《萝轩外集》所收相同。查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光绪十三年宝章阁仿宋绍兴府学十四卷刊本,可知《六朝事迹杂咏》系从《六朝事迹编类》中辑出,杨脩实爲杨脩之之误。 杨备诗,今从《吴郡志》、《吴都文粹》、《六朝事迹编类》、《景定建康志》等书中共录一百一十五首,编爲二卷。
作品评述
《同泰寺》
佛事庄严国力疲,
照天金碧倚栏危。
沉檀炉上烟云合,
恰似当年煨烬时。
中文译文:
佛事庄严,国力衰竭,
照天上的金碧色垂手可及,依栏而危。
沉香炉上升腾的烟云相连,
仿佛是过去煨烬时的景象。
诗意:
《同泰寺》这首诗描绘了寺庙壮丽的景象与当时国家衰弱的对比。诗人借助寺庙的庄严佛事,暗示出国家的衰退。天空中的金碧色光辉犹如触手可及,但也随时可能倾颓。沉香炉上升腾的烟云相连,犹如当年焚烧时的景象;这种景象令人联想到国家曾经兴盛、繁荣的时光。
赏析:
《同泰寺》通过对寺庙景象的描写,巧妙地暗示出国家衰弱的现状。寺庙庄严的氛围与国家力量的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的金碧倚栏,既展示了寺庙的辉煌,也折射出国家的危局。沉香炉上升腾的烟云,像是过去煨烬时期的重现,也让人对国家曾经的辉煌感到遗憾。整首诗以寺庙景象象征国家荣光,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