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5 23:36:36诗人:李廌 |  朝代: 宋代 |  21

微阳挂木杪,孤鸟下云淀。
广墟遗稻粱,鹳鹤伴凫雁。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晚晴》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晚霞染红微阳之上,孤鸟飞离云层下。广阔的田野上留下了庄稼的遗留物,白鹳和凫雁相伴而行。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孤鸟、田野和水鸟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晚景。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象和动物的自然行为,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受。

赏析:
《晚晴》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描绘微阳、孤鸟、广阔的田野和飞翔的水鸟,表现了一个晚上的宁静景象。诗中使用了寥寥数语,却勾勒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首句“微阳挂木杪”,以“微阳”指代夕阳,把夕阳低垂的景象通过“挂木杪”的形象刻画出来。第二句“孤鸟下云淀”,用“孤鸟”和“云淀”形容了鸟儿从高空中飞下来的情景,给人以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广墟遗稻粱,鹳鹤伴凫雁”则描绘了田野中的景象,以广阔的田地和庄稼的遗留物来表达大地的丰饶。诗中出现的鹳、鹤、凫和雁等水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和谐共存。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文字简洁明快,通过简短的描写,将大自然中的景色和动物行为生动地展现出来。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也能够体味到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an-qingu2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