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江上作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2 01:53:08诗人:张祜 |  朝代: 唐代 |  24

万里穷秋客,萧条对落晖。
烟霞山鸟散,风雨庙神归。
地远蛩声切,天长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作者介绍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作品评述

《晚秋江上作》是唐代张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万里穷秋客,萧条对落晖。
烟霞山鸟散,风雨庙神归。
地远蛩声切,天长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晚秋江上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诗人把远客孤身漂泊在千里之外的秋天描述为一片荒凉,与夕阳相对。烟霞散去,山上的鸟儿离散,风雨过后,庙神也归去了。地远了,蛩蝉的声音变得更加清晰,天长了,候鸟的身影也稀少了。诗人无法忍受现实的冷酷,他内心的思绪如同寒冷的衣衫一样寂寞。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景色和表达情感结合,展示了诗人在秋天的江上所感受到的孤寂和忧伤。诗人运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自己的内心状态,通过烟霞散去、山鸟离散、风雨过后庙神归去等描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诗中的地远蛩声切和天长雁影稀,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单和寂寞。最后两句“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词以晚秋江上的景色为背景,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隔阂和矛盾,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郁情绪。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an-qiu-jiang-shang-zuoojo.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