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尽艰难泪,肝肠铁似顽。
忍教师道绝,还向我翁潸。
命也吾何憾,天乎识固悭。
平生修洁意,千载此西山。
作者介绍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着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仁山杨先生》是宋代蒲寿宬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滴尽艰难泪,
肝肠铁似顽。
忍教师道绝,
还向我翁潸。
命也吾何憾,
天乎识固悭。
平生修洁意,
千载此西山。
译文:
滴尽了艰难的泪,
肝肠如铁般顽强。
忍受着师道的断绝,
仍向我这老者流泪。
命运对我有何遗憾,
上天却知道我坚贞。
平生追求纯洁的意境,
千载留下这西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杨先生的追忆和哀悼之情。诗中的滴泪、肝肠如铁等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杨先生坚贞不屈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的称赞。作者心痛地说自己不愿看到师道的断绝,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对杨先生的教诲和指导的终止感到遗憾。
接着,作者提到自己对命运的不悔和对上天的感激之情。他认为命运的安排使他对杨先生的离去感到遗憾,但上天却能够了解他内心深处的困苦和思念。最后,作者以西山作为象征,表达了他终生对纯洁意境的追求,并将这份追求延续到千古。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通过抒发自己的悲痛和对杨先生的敬仰,展示了作者对美好品德和追求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命运和上天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和命运的一种深刻的领悟。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和道德追求的深刻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