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监丞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0 00:41:09诗人:杜范 |  朝代: 宋代 |  16

我兄同昔席,我亦接青班。
不尽明时用,空令老泪潸。
笋联才胃监,竹使只乡关。
时岂无知己,吁嗟世路难。

作者介绍

杜范(一一八二~一二四五),初字仪甫,改字成己(《漫塘集》卷一九《杜成己字序》,《宋史》本传作成之),学者称立斋先生,黄巖(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参军。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授军器监丞。累迁监察御史。以劾郑清之,出爲江东提点刑狱。嘉熙二年(一二三八)知宁国府。四年,迁权吏部侍郎兼侍讲,改礼部尚书兼中书舍人。淳祐二年(一二四二),擢同签书枢密院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五年卒,年六十四,謚清献。有《清献集》十九卷。事见清同治吴县孙氏刻《杜清献公集》卷首黄裳《戊辰修史丞相杜范传》,《宋史》卷四○七有传。 杜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刻《杜清献公集》(简称明本,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清献集》(简称名贤集)。明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挽张监丞》是宋代杜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已故张监丞的追思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我与兄弟曾同坐,我也曾参与青班。他的才华在明亮的时代里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能让我老去的泪水濡湿眼眶。他的才华被束缚在监狱中,竹笋便成为他唯一的乡关。难道这个时代真的没有懂他的知己吗?唉,世道艰难啊。

这首诗词通过对兄弟之间的情感和才华被局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朋友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的"兄弟"指的是已故的张监丞,他们曾经共同坐在一起,共同参与学业。"青班"指的是当时的学官班级,代表了作者和张监丞在学术上的交往和互动。

诗中的"明时"指的是光明的时代,也可以理解为充满机遇的时代,而张监丞的才华却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让作者感到悲伤,他的泪水流下来,表达了他对张监丞才华被埋没的痛心之情。

诗中的"笋联"和"竹使"是对张监丞的隐喻,表示他被限制在监狱中,无法施展才华。"只乡关"指的是竹笋所在的乡关,意味着他的才华只能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得到发挥。

最后两句"时岂无知己,吁嗟世路难"表达了作者对张监丞在世时未能得到理解和赏识的遗憾之情。他感叹这个世道艰难,很难遇到真正懂得他的人。

整首诗词以浓郁的思乡、怀念情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为主题,通过描写兄弟之情和才华被限制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已逝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宋代社会的一些现实困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an-zhang-jian-che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