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坐观风亭三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39:11诗人:宋庠 |  朝代: 宋代 |  12

戍楼西北最凌空,倦客凭兰八月风。
一曲黄河连野浊,半规残日背人红。
山林枉负沈冥志,刀笔终无尺寸功。
犹喜不迷存阙地,绛英瑶斗虎牢东。

作者介绍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晚坐观风亭三首

戍楼西北最凌空,
倦客凭兰八月风。
一曲黄河连野浊,
半规残日背人红。

山林枉负沈冥志,
刀笔终无尺寸功。
犹喜不迷存阙地,
绛英瑶斗虎牢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晚坐观风亭三首》。诗人通过对风亭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人描绘了一幅戍楼凌空的景象,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戍楼位于西北方向,最高处,象征着远离尘嚣、卓尔不群的意境。倦客依靠八月的凉风,静坐其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与清凉。

接着,诗人以黄河为象征,通过描绘黄河连绵不断的曲线,表达了世事的无常和变幻。野浊指的是河水的浑浊,象征着人间的烟尘纷扰。半规残日背人红,暗示着日落西山,天色渐暗,人们的心情也逐渐黯淡。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山林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无奈。山林是沈冥志的象征,沈冥志指的是儒家思想中对于追求高尚理想的追求。然而,现实世界中,刀笔(指文学)的成就往往无法具体衡量和评判,缺乏尺寸功,意味着无法得到真正的认可和价值。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迷失于世俗的追求的喜悦。存阙地指的是不迷失的境地,意味着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独立。绛英瑶斗虎牢东,绛英和瑶斗都是古代的传说中的仙境,虎牢东指的是世俗的囚禁之地。诗人表示喜悦的是自己没有迷失在功名利禄的追逐中,而是保持了内心的自由和独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高尚理想和保持内心独立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抒发,展示了自己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于内心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意境高远,表达了对于人生追求和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an-zuo-guan-feng-ting-san-shou73l.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