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原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2 16:25:01诗人:陈造 |  朝代: 宋代 |  17

文章俯睨汉唐馀,属思深湛到古初。
正使玉楼须有记,忍令银笔嗣无书。

作者介绍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王逢原二首》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诗词之一。这首诗以王逢原为主题,表达了对他文才卓越的赞美和对其作品的珍视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文章俯览汉唐余,属思深湛到古初",意指作者对王逢原的文章才华赞叹不已。"文章俯览汉唐余"表示王逢原的文章可以傲视汉唐以来的文学成就,表明他的文才高超。"属思深湛到古初"则表达了王逢原的思想深邃,触及到古代文人的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正使玉楼须有记,忍令银笔嗣无书"则表达了对王逢原作品珍贵的态度。"正使玉楼须有记"意味着王逢原的作品应该被记录下来,被传世留存。"忍令银笔嗣无书"则意味着如果不将王逢原的作品记录下来,将是一种遗憾。

整首诗通过对王逢原才华的赞美和对其作品的珍视,表达了对文学的崇高追求和传承的重要性。陈造通过赞美王逢原,也间接表达了对自己的自省和期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有才华、有价值的文人。

这首诗词对王逢原的赞美致敬,同时也反映了陈造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它以简练、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王逢原才华的崇拜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珍视文学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的智慧。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ang-feng-yuan-er-sh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