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山挽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3:08:11诗人:薛嵎 |  朝代: 宋代 |  10

古史无完传,清风独可模。
从谁问出处,举世在泥涂。
气直於时忤,身荣与道俱。
士林为重惜,挥泪奠生芻。

作者介绍

薛嵎(一二一二~?),字宾日,小名峡,小字仲止,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四十五(《宝祐四年登科录》)。官长溪簿(清干隆《福建通志》卷二六《职官志》)。有《云泉诗》。 薛嵎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王九山挽诗》是宋代薛嵎创作的一首诗词。虽然我无法直接提供原诗的内容,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代的历史无法完全传承,
唯有清风能够略作模糊。
从何处了解其渊源,
世人都陷入泥沼之中。
直言不讳与时相悖,
身体荣耀与道义相伴。
士人们为此感到惋惜,
流下泪水,沾湿生命的禾稻。

诗意和赏析:
《王九山挽诗》表达了对古代历史的遗憾和对时代境遇的痛惜之情。诗中的“古史无完传”意味着历史中的许多珍贵信息已经失传,我们无法完全了解古代的文化和智慧。而“清风独可模”则暗示着清风能够勾勒出历史的轮廓,但仍然无法还原全部细节。

诗人薛嵎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深度的思考和对现实局限的感叹。他指出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局限于模糊的轮廓,而无法真正还原其丰富细腻之处。他对于历史的缺憾和对时代的矛盾感充满了忧思。

诗中提到的“气直於时忤,身荣与道俱”反映了薛嵎对于时代气象的直言不讳,但这与时代的价值观相悖,因此他在追求个人荣耀的同时,也注重与道义相一致。

最后两句“士林为重惜,挥泪奠生芻”表达了士人们对于历史缺失的惋惜之情。他们为了弥补这种遗憾,用泪水洒在禾稻上,寄托对历史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流露出对历史的关怀与思索,表达了薛嵎对于历史遗失的痛心和对时代局限的忧思。他在揭示历史的不完整性的同时,也反思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ang-jiu-shan-wan-shi.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