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婆罗门引 中秋夜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5:43:14诗人:王恽 |  朝代: 元代 |  体裁: 婆罗门 |  24

柳边*榭,倚兰人共月孤高。
乱云脱坏崩涛。
一片广寒宫殿,桂影数秋毫。
尽掀髯老子,露湿宫袍。
人生此朝。
能几度、可怜宵。
况对清尊皓齿,舞袖织腰。
碧空如洗,拚一醉、河倾转斗杓。
今夕乐、归梦临皋。

作者介绍

王恽,汴梁(今河南开封)人(《诗家鼎脔》卷上)。

作品评述

《望月婆罗门引 中秋夜》是元代王恽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柳边*榭,倚兰人共月孤高。
在柳树边的小亭子里,我和倚兰的人共同仰望着孤高的月亮。

乱云脱坏崩涛。
乌云散去,崩涛声渐渐平息。

一片广寒宫殿,桂影数秋毫。
一片宽广的广寒宫殿,桂树的影子倒映在秋天的霜毫之上。

尽掀髯老子,露湿宫袍。
尽情颤动着髯须,宫袍上沾满了露水。

人生此朝。能几度、可怜宵。
人生如此的清晨,能有几次机会,多么可怜的夜晚。

况对清尊皓齿,舞袖织腰。
何况和清瓷酒杯、皓齿美人相对,她舞动着袖子,织成了一条细腰。

碧空如洗,拚一醉、河倾转斗杓。
碧空如洗,我豪饮一杯,仿佛河水倾斗杓般畅快。

今夕乐、归梦临皋。
今夜的欢乐,如同归梦一般降临到临皋。

这首诗词描绘了中秋夜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心情。作者用丰富的意象和形象语言,表达了对月亮的仰望、对夜晚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短暂而珍贵的感慨。诗中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如柳边的小亭、乌云散去的景象,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如舞动袖子的美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运用意象,诗词展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刻的珍视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思考。整首诗词以中秋夜的欢乐氛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感慨,使读者在赏诵中体味到了中秋节的浪漫和神秘气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wang-yue-po-luo-men-yin-zhong-qiu-ye.html

相关文章